<!DOCTYPE etml PUBLIC:-//WENC//DTD ETML 1.2 transitional//EN>
<etml:lang=zh>
<body>
<summary>
看過小說的人就會明白為什麼我會寫一堆莫名其妙的程式碼,哈哈。
在小說《和諧》所描繪的那個世界,曾經經歷一場核子戰爭,大量的核輻射留下來的後遺症就是大量的疾病以及死亡,這時候一個名為「生府」的組織取代了原有的政府。
科技可以治療所有的疾病,甚至只要身體一個不對勁,體內的一個名為watchme的程式就會啟動,馬上就會有人來為你提供周全的救護。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仁愛的活著,沒有病痛、沒有哀傷、沒有憎恨。
是的,乍聽之下這些東西都很棒,21世紀初的我們所追求的健康與平和似乎就在伊藤計劃的《和諧》中達到了。幾乎沒有疾病與憎恨的世界,可說是極度接近了我們定義中的烏托邦,或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然而,這也是個人人被視為公共資產的年代,以「健康」為名,你的飲食、生活起居甚至是體態都被按部就班的規劃著、你的個人資料隨時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光明正大的投影出來,所謂的「隱私」只剩下與性愛有關的部分,變成某種淫穢的性暗示詞語。
每個人強制性的關愛著彼此,為了讓你隨時維持這種仁愛,一切的媒體、讀物遭到管制,任何暴力或是引發不安的內容都被排除,就連建築物都要採用刺激性低的顏色……
這是以美好願景為由,對自由的剝削,在這所謂的烏托邦,人人失去了對自己生活起居的自主權、失去了厭惡某人的權利、除了性事以外的隱私權、負面情緒的權利等等。
小說裡的主角之一的御冷彌加說得好,這是一個被「溫柔」狠狠勒住、絞殺的世界。於是她煽動了主角霧慧敦(實際上,小說是以此人為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的)以及朋友零下堂希安一同對這個社會作出反擊——自殺,用自我毀滅的方式來對這個強制健康與幸福的世界來個迎頭痛擊。
然而,在這過程中只有御冷彌加死去,霧慧敦與零下堂希安活了下來,作為主視角的霧慧敦在長大後依然用非常隱秘的手段與這個世界抗爭著,直到有一天,全球有六千多人在同一時間集體自殺,而霧慧敦在這事件的背後看到御冷彌加的影子……接下來的劇情再說就劇透了,會劇透的部分我會挪到另一個部分繼續討論。
</summary>
<review:chapter=1>
話說到這裡,大家也應該很清楚,《和諧》其實就是一部反烏托邦的小說,和我們耳熟能詳的《飢餓遊戲》、《分歧者》屬於同一類的科幻小說。我沒看過《分歧者》,但讀過《飢餓遊戲》,相較《和諧》與《飢餓遊戲》兩部作品來看,前者所描繪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比起後者還來得可怕。
在《飢餓遊戲》里的統治者統治人民的手段,就是利用階級、分裂以及恐懼,這些手段背後的惡意太明顯,敵人就像是個靜止不動的巨大箭靶一樣,只要凱特尼絲輕輕一指大家就懂得敵人在何方,這種程度的敵人實在太簡單。《和諧》卻是截然不同的,他們並沒有直接讓你平窮、沒有直接奪取你的財富,他們在你仍然富足的情況下奪走你的自由,理由也讓人難以反抗,這種剝削太陰險,陰險在於你的反抗很多時候難以站穩腳跟,狡猾無比。
這讓我想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以「為你好」為名壓榨著,因為一句「為你好」,你的志願被迫從藝術學院改成某名校的物理工程系、因為一句「為妳好」,所以妳得放棄一直嚮往的籃球夢而改學很有女人味的小提琴、因為一句「為你好」,我們接受「為我們好」的安排,你、你、我、他又失去了多少?
當然,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對於烏托邦社會的反思,我們所構想的美好世界,到底值得我們犧牲些什麼?當然,這整個對於烏托邦世界的反思在小說的結尾得到了升華,這是這部小說更有意思的地方,我們接下來在大量劇透的部分繼續討論這個部分吧!
</review>
<caution:spoiler>
If
(book=read)or(anime=read)then
Continue
Else
(Leave and read the book) Or
(Don`t blame me for spoiler)
Endif
</caution>
<review:chapter=2>
終於到了劇透的部分了,坦白說,小說前大半段的「反烏托邦」根本就是一個幌子,看到結局的人都知道,御冷彌加所策動的「大量集體自殺」,不是因為她想破壞這個「烏托邦」,而是在她眼中,這個「烏托邦」根本一點都不完美,不是她理想的「烏托邦」。
在這裡我得承認,我道行不夠高深,對於後面那段對於意識的解說以及其與故事的邏輯我看得不是很通透,不過也大概明白彌加最後的手段是
幼時在車臣,彌加經歷過被軍人當做性奴凌虐的地獄,後來在日本,卻感受到那在無形中把你壓迫、勒死的「善意」,兩個都是不同極端的地獄,對她來說都是不同的痛苦。因此她給這個世界製造巨大的混亂,逼迫那些當權者啟動那個植入于人們腦袋裡的那個機制,讓全世界的人進入無意識的狀態,大家失去靈魂、失去自我,無欲無求卻又無比和諧的活著。
一直到這一步,一直到小說的結局,全世界的人類的「我」集體消失,這才是御冷彌加的烏托邦,這才是整部小說《和諧》的命名的由來。很悲觀的道出一個事實,只有人類捨棄自我意識和靈魂,才能走向烏托邦。
人類是何其無能,也何其膚淺,我們執著于表象的慾望,或是表象的安寧,受制于情緒的起伏,我們那麼執著于探討「我」所存在的意義,然而在彌加的眼中的烏托邦,卻不容得「我」佔有一席之地。
</review>
<review:chapter=3>
最後來說說故事本身,也算是我覺得這部小說有所不足的地方。
坦白說,拋開故事里的一切對於烏托邦、自由、意識的探討以外,故事本身顯得非常的乏味,沒什麼高潮起伏,更別說什麼緊湊刺激的精彩橋段。
感情戲碼方面,霧慧敦與彌加之間的情感算是僅有的亮點,小說把兩人之間的情慾寫得很隱晦,但隱約看出霧慧敦與彌加之間多少還是有些愛意(也有可能是霧慧敦對彌加單方面的愛)。動畫則是表現得比較直接,也不知是不是為了賣點考量而加重百合的元素,兩個動畫美少女相愛想殺的百合嘛……沒多少人會討厭這種東西的。
除了兩位主角之間的愛以外,其他的感情幾乎沒什麼亮點,敦與希安的感情、敦與父親的感情,全都有些摸不著痛處,但可以明白的是在故事中,敦與父親的感情本來就很是疏離,因此沒什麼深刻的火花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本小說在邏輯以及命題的辯證方面是足夠嚴謹的,但去除這些,這部小說就剩下略嫌平淡的故事了。
</review>
<conclusion>
最後想說,這部小說帶來的反思與批判,比情節本身還來得精彩,任何想看這部小說的朋友,建議抱有幾分嚴肅,或是說以嚴謹一些的邏輯來讀這本小說,看完後在腦子裡進行的思考以及對書裡論點的反芻,才是這小說的精彩所在。
</conclusion>
</body>
</etml>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